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陆 |

 距160周年校庆还有校庆已开幕
- 高考学考
高考学考>招生考试>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高考学考
期终历史试题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 2006-03-28 点击数:4091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共60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全局。据此回答
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下列三项水利工程按其所在流域,从北到南排列正确的是(       )
  A.郑国渠、都江堰、芍陂       B.芍陂、郑国渠、都江堰
  C.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D.郑国渠、芍陂、都江堰
2.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如遇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括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过不同的土地政策,以下各项能反映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共同点的是(       )
  A.消灭土地私有制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变革或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文物是历史文字记载的重要补充,仔细阅读下列文物资料,回答回题
4.下图所示的出土文物,距今年代最早的是  (       )
5.下面是秦朝官府遗址出土的《秦小篆字砖(拓片)》,其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秦朝使用的唯一字体是小篆      B.秦朝推行标准字体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C.秦朝的教育制度平民化          D.秦朝注重加强文化统治
6.下图中所反映的工具起到了直接作用是(       )
A.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B.节省了人力和畜力
C.有利于农民深耕细作       D.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读下图,据此回答第7题
7.下列著作与上述两部书内容类别较为接近的一组是(       )
A.《伤寒杂病论》《周髀算经》     B.《甘石星经》《齐民要术》
C.《唐本草》《缀术》             D.《千金方》《梦溪笔谈》
长江三角洲是当今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上海、南京、杭州都是长三角的重要城市,历史上也曾有过重要影响。据此回答
8.下列有关上海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最早开辟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洋务派最先在这里创办近代企业 ③是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所在地 ④中国军队曾先后在此英勇抗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下列有关南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      B.20世纪30年代曾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C.太平天国曾定都于此          D.一五计划期间曾在此修建长江大桥
2005年1月以来,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国展开。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时代不同,指导思想不同。据此回
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之所以被汉武帝采纳,主要是由于(       )
  A.它是董仲舒提出的建议              B.朝中大臣均为儒家弟子
  C.这一建议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其他学派的主张都不适应治国要求
11.对维新派来说,孔子和儒家思想在戊戌变法中(       )
  A.遭到排斥和打击  B.没有产生作用  C.没有受到冲击  D.被借用作为工具
12.我们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和建立“和谐社会”,可以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    )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兵制是国家重要的军事制度,军队是保卫国家、维护政权的重要工具,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回答
13.北宋建立以后集中精力解决军权问题,其首要目的是(       )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武力统一全国  D.防止军事割据
14.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最早兴办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发昌机器厂    C.安庆内军械所  D.天津机器制造局
2005年是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和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同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据此回答
15.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开辟海外航线       B.进行海外扩张 
  C.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D.宣扬明朝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16.新航路开辟引起所谓“商业上的革命”,对这一历史结论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扩大
  B.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拓形成
  C.欧洲主要商路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葡、英、尼德兰所代替
17.明朝对外关系出现的新现象是
A.开始了与非洲国家的友好交往    B.开始从国外引进农作物的新品种
C.开始与西方进行科技交流        D.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2005年是中日关系极不平常的一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此回答
18.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
A.开展整风运动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D.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0.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各种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美国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       B.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大力支援   D.国共合作与全民族团结抗战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独具风格、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文化昌盛,典章制度完备。在相当的历史时期居世界前列。据此回答
21.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就提出“法治”的思想,其实质是(    )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专制
  C.让法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22.下列关于明朝《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明太祖“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法治思想
B.内容中增加了经济立法
 C.量刑依据“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原则          
D.对贪污贿赂罪判刑较轻
2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国家性质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产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
2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   
A.陈独秀参加辛亥革命            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C.陈独秀迁《新青年》到北京      D.陈独秀在“北大”任文科学长
25.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   )
A.民主与科学    B.科学与人权   C.民权与平等    D.达尔文进化论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西学逐渐传入我国。据此回答
26.明朝时,我国在文化领域依然走在世界前列的是(   )
A.民主思想     B.唯心思想    C.传统科技    D.市民文学
27.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华文化重偏重总结,缺乏创新       
B.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摧残人才
C.统治者闭关自守,夜郎自大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8.明末清初,在向中国传播西学方面成就相对突出的是(   )
A.天主教传教士  B.清教传教士  C.西方使臣    D.殖民军队
中国古代艺术美不胜收,成为政府与民间争相收藏的珍品。据此回答
29.隋唐时期绘画的主题是(   )
A.宗教故事      B.历史人物    C.山水花鸟     D.市民生活
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B.西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C.隋唐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影响,风格多样。代表作有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
D.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打上了商品经济的烙印
II卷(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 摘自《隋书》
    材料二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有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贞观四年,(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营建的宫殿,被毁)。…… 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工,袭百万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
──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上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又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顾谓房玄岭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令为之罢役。”
── 摘自《贞观政要》
回答:
(1)根据材料一,隋文帝广设义仓的目的是什么?隋代的义仓有很多,请列举一个。(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如何认识隋代仓储作用?他进而是如何看待政权兴亡的原因的?(4分)
 
 
(3)材料三中张玄素对秦、隋灭亡原因的分析是否客观?请简要分析。(3分)
 
 
 
(4)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材料二和材料四体现了他作为优秀政治家的哪一基本思想与个人品质?(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为地球上最古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由此便知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的,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过去它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材料二  “统一南北,必以革命之道行之”;“这次革命政府提师北伐,便是要……扫除旧屋(砖)瓦渣滓垃圾之北洋军阀官僚,以建设新国家”;“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对于和议之举并不反对”;“兄弟向来是主张和平统一的人……这次单骑到北京,就是以极诚恳的意思,去同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
材料三、“中国人民最恶毒、最强大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者本着‘分而治之’的原则,豢养中国军阀,嗾使他们互相混战,各系军阀也只有依靠帝国主义才能生存”;“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回答:
⑴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如何理解(中国)“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2分)
 
 
⑵据材料二,孙中山用和平方式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有哪两次?归纳当时中国政局变化的共同点。(4分)
 
 
⑶据材料三,对实现国家统一问题,孙中山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何共同特点?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是怎样继承孙中山这一遗志的?其结果如何?(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蒋经国《十年风采》 
材料三、于右任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四、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搞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举出20世纪70年代国际外交舞台上的一件令蒋经国“难以忍受的事”,以此说明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2)、材料三中,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又有何发展?(3分)
 
 
(4)、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索各有哪些?(6分)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37-4995288    技术支持:迪赛科技    进入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