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陆 |

 距160周年校庆还有校庆已开幕
- 课改前沿
课改前沿>教学教研>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课改前沿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之路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 2011-03-10 点击数:3661

【编者按】:在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探索如何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攻坚环节,关键任务。实际上,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初,甚至有不少的专家学者之所以坚持认为这次课程改革的不切实际,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课程改革是无法实施的。那么,问题真的是这样吗?山东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之路,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不但完全是可以的,而且其中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总结与借鉴:为什么地处农村教育欠发达的薄弱地区,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这里面有没有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因素?正如一位教师在参观考察完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后写下的这段文字,更能引人深思:“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学校,尤其是学生基础较薄弱的学校要想彻底变化究竟靠什么?当然,加强管理是必要的,适当的加班加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认为这些只能起到量的变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所面临的处境。因为所有的学校都在加强管理,所有的学校都在加班加点。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那就是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而且,我认为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完全适用于高中教学。因为高中学生自学能力要大大强于初中学生。我希望有志于教学改革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杜郎口中学的校改经验,彻底解放思想,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杜郎口中学的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加以完善。”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回避,应该承认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在我们看来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以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去持续推进的事业,惟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前进、才能发展。

【编者按】:还是让我们对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变化有一个大致概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吧!

教改前后的杜郎口中学

教改前的杜郎口中学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三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曾经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21名学生;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面对混乱局面和被撤厄运,杜郎口中学校委一班人决定从整顿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使学校由乱到治,摆脱被撤的厄运。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校长崔其升天天拎着凳子挨个教室听课、与教师沟通思想,商讨教改大计。崔校长认为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上演的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

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杜郎口中学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上课要求:1、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2、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4、教师基本功: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B、讲普通话。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为了改变传统课堂的面貌,为了使教师们掌握教改的内涵,校领导提出了学生课堂表现:“生龙活虎,欢呼活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的课堂评价标准。

许多教师对学校的新规定心存疑惑: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和领导们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但毕竟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被打破,教师开始能够注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高辍学率有所扼制。一些学科骨干教师,在积极探索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整体的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到20007月,在全县23处初中的综合评价中杜郎口中学已居全县中游。

针对教师一时无法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状,校领导明确提出了“10+35”的课堂模式,即一堂45分钟的课10分钟属于教师,35分钟属于学生。这一课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们怀疑、不解;一些家长愤怒:“我们交了钱让孩子来上学,你们老师不教了,倒让孩子自己学?”是啊,教学教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先教后学,顺理成章,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模式。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都会遇到许多阻力。

但杜郎口中学的校领导们对这种改革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在每个班的醒目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跳跃;多种角度,创新实践;笑逐颜开,热闹非凡。这可以在全校营造教改的氛围,对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次,针对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先由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领导班子或成员上公开观摩课,然后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经过校领导班子的发动、宣传,教师们陆续上达标课;对约20%不过关的教师,经过“扶贫工程”,上过关课。

在教师群体中的这种变革是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领导班子上的公开观摩课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形式上的耳目一新,如:张代英老师设计的两位小主持人的形式,学生辩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好与不好等等。学科骨干教师上的示范课例则开始关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课堂教学的变革有了质的飞跃。这两次课的展示,使全体教师对“10+35”的课堂模式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接着,学校对教学改革整体推进,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一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位教师是这样描述刚开始的课堂的:“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爬黑板,学生几乎倾巢而出(全班60多人),写的同学和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争抢黑板的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最后还是老师出面让他们分成几组才疏导开人群。”

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但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却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现在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交流互动,是领导和教师们三年来一次次研讨的结果,包括2002年新学期开始座位排列方式上的变革,由秧田式变为分组排位,对面而坐,都是潜心研究的结果。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是学生动起来后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又一焦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大家发现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距甚远。大家原以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是欲说无言。经过反复研究,大家逐渐明朗: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诗作词,用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信心、有能力进行充分展示,杜郎口中学又将预习环节搬到了课堂上,开设了“预习课”。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巩固“展示课”的成果,学校又开设了“反馈课”。利用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有针对性地让优生吃饱,差生吃了,实现“双兵互赢”的目的。

经过几年的探索,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展示六环节逐步明确: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至此,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明晰。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37-4995288    技术支持:迪赛科技    进入后台